查看原文
其他

西岳史风 || 目标始终如一:记中国唐史学会秘书长牛志平教授

唐潮杂志 2022-03-19


目标始终如一:

记中国唐史学会秘书长牛志平教授


牛志平,男,1942年8月出生于山西兴县北坡村,中共党员。现任海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兼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影视唐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等职。牛志平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家庭中,父亲牛香亭,1937年参加革命,大姐牛巧琴、大哥牛志普也很早就参加了革命。革命环境和家庭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国的火种。他从小勤奋好学,立志成才。1952年随父工作调动到省城太原,先后在女师附小、进山中学和山西大学历史系读书。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获得了优异成绩。1968年大学毕业后,他和同学们一起,到石家庄部队农场学习锻炼,主要任务是种植水稻,从播种到收获,参加了一个全过程,嗣后被分配到山西阳泉报社工作。先后当过校对、编辑、记者,牛志平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当校对,他认真校对每一个字词和标点符号,力争“过目不错”;搞采访,他跋山涉水,深入农村,严肃慎重编写每一篇稿件,做到及时、准确。由于工作踏实,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随着国家的百废俱兴,牛志平告别报社,向着学用一致的历史研究领域攀登。他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唐史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史学家史念海教授和黄永年教授。


1988年牛老师与史念海先生在新疆天山合影


1982年毕业,获史学硕士学位,留校在唐史研究所工作。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被选为中国唐史学会副秘书长。198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89年被选为中国唐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兼秘书长。是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任陕西省教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同年出席在香港大学召开的国际隋唐史研讨会。1992年再次当选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兼秘书长,并任《中国唐史学会会刊》主编和《陕西师大学报》编委。1993年被聘为中国影视唐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94年初,调入海南师大。牛志平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特别是隋唐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方面,他曾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通史、史学概论、中国思想文化史、隋唐史、唐代宦官制、古代社会生活史等课程。他备课认真,讲授清晰,不断用新的研究成果充实讲课内容,深受学生的欢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教书育人,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科研方面,自1985年以来,牛志平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约50篇颇有影响的论文,诸如:《唐人称谓述略》海南师院学报1994年3期《武则天与唐代妇女》载于《武则天与乾陵》一书三秦出版社1986年版《唐代的姻缘天定说》(台湾)历史月刊1989年5期《试论唐人的婚姻心理》中国史研究1989年3期《从离婚与再嫁看唐代妇女的贞节观》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1期《唐代妒妇述论》人文杂志1987年3期《说唐代“惧内"之风》史学月刊1988年2期《唐代婚姻的开放风气》,《历史研究》1987年4期《唐代婚姻与唐代社会》载于《中国社会史论》一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2月《唐代孝道研究》载香港大学《隋唐史论文集》1993年版《唐代的敬老风尚》,《法门寺唐文化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古代的做寿习俗》(台湾)历史月刊2002年7月《武则天与宗教》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1期《唐代民俗中的鬼》,《唐文化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唐代的厚葬之风》文博1993年5期《略论唐代宦官》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1期《宦官综论》海南师院学报1996年4期《唐代宦官研究》,《唐史论丛》第5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载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东亚传统家庭教育与家内秩序》论文集2005年9月版这些论文具有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国内外史学界引起较大反响。论文发表后,《新华文摘》、《文摘报》、人大复印资料、《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历史学年鉴》等,曾相继予以介绍和摘登。除论文外,牛志平还提写了三部专著。1987年7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唐人称谓》,是一本全面研究唐代称谓的著作,填补了唐史研究的一个空白。《文摘报》等作了简介,《晋阳学刊》1990年4期发表了评价文章。认为该书“建制合理,纲目清明,语言精练,取舍得当,收罗广泛,考核允当”,“是唐代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另一部专著《唐代婚丧》于1996年9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对唐代婚丧状况进行了总体考察,分上下两篇提成。其中婚姻篇凡十章,丧葬篇凡三章。围绕封建盛世唐代“既封建又开放”的社会特征,从各个侧面对婚姻与丧葬作了描述与论述,虽学术性较强,但语言平实,雅俗共赏。2001年母校山西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牛志平出版了他的第三部专著《唐代社会生活丛论》。他在大量阅读文献史料的基础上,从若干个侧面对唐代社会风尚进行综合考察,撰写成一篇篇既有内在联、又可独立成篇的文章,内容力图新颖、深刻,文字尽量简洁、通俗。该书对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一定意义。此外,牛志平还参与完成了多卷本《陕西通史·隋唐卷》(1998年3月陕西师大出版社已出版);《资治通鉴》新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编写任务;参与了《全唐文》地名索引和《海南百科全书》的部分编写工作。史学界认为,牛志平是隋唐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学者之一。中国唐史学会顾问、东北师大古籍所所长吴枫教授在《中国隋唐五代史研究述评》中,对牛志平作了重点介绍,说他“功底扎实,思想活跃”,“在唐代文化史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该文曾在日本唐代史研究会年会上作过报告,收入《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991年出版)。牛志平从事唐代政治、文化史研究,科研成果集中体现在唐代宦官、唐人称谓和唐代婚姻、妇女、社会生活等方面。政治史方面,以《略论唐代宦官》为其代表作。通常教科书多承旧史所说,认为宦官绝对坏。宦官制度一无是处。近年史学界研究唐代宦官的文章也多因袭成说。牛志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宦官作了较全面的考察。认为,宦官和宦官制度是封建专制政权的必然产物。唐代宦官虽有种种劣迹,但它维护中央权力的作用不可低估。历史上出现宦官专权的重要原因是皇帝的需要、宦官的功绩等,不能简单地归之于皇帝昏庸纵欲而被宦官钻了空子。本文还对陈寅恪先生认为唐宦官是南方少数民族集团以及范文澜先生认为代表工商杂类之说提出异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为研究宦官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因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文化史方面,以《唐代婚姻的开放风气》为其代表作。本文对唐代婚姻状况进行了总体考察,论述了唐代婚姻的开放型特征及其产生背景。认为,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繁荣时期,又属开放型社会,因此婚姻状况表现出开放的特点。当时,禁锢人性的封建礼教尚未发展到后来那么严酷的地步,礼法束缚较弱,女性地位较高,贞节观念淡漠,民族通婚频繁。故此,青年男女具有择偶的相对自由,离婚再嫁颇显容易,夫妻关系不相禁忌、刚柔倒置等等。这一观点在史学界引起一定反响。此外,牛志平还发表了一系列题目新颖,内容精辟的相关文章。其中数篇被著名的妇女史专家,美籍华人鲍家麟教授收入他编的《中国妇女史论集》、续集、三集、四集中,由台湾稻乡出版社出版。早在中小学时代,牛志平就酷爱文史,勤奋刻苦,常拿“学海无涯苦作舟”激励自己,坚持记日记,作笔记,为后来从事记者工作和史学研究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昔日的小伙子不觉已逾花甲之年。然而岁月流逝并未抹去往日的记忆,牛志平非常感激母校对他的培养,在《唐代社会生活丛论》一书的后记中他这样写道:

母校不仅给我们打下了知识的基础,而且教给了我们做人的准则。记得系主任常语重心长地勉励我们:“要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治学”。这一教诲成为我终生的座右铭。在陕西师大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上,均得到良好的训练。如史念海教授常说:“只有劳而不获,没有不劳而获”,勉励我们严谨治学,舍得下功夫。黄永年教授强调,论文一定要有真知灼见,求真、求新,没有新意的文章宁可不写,对于老师的谆谆教诲,我铭记在心,并努力付诸实践。


1986年牛老师与黄永年先生、贾宪保、黄约瑟合影


在学术研究中牛志平认为,囿于多方面的因素,要想成为一名博大精深的史学家是极其困难的。但要做某一方面的专家则是完全可能的。在科研上要想搞出点名堂,取得某一方面的发言权,首先要有自己研究的领域,即要选定自己一个时期的主攻方面,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零敲碎打。主攻方向选好后,要能坐下来,钻进去如同发掘秦兵马俑一样,只要选好方位,锲而不舍,不停地挖下去,地下宝藏便会接二连三地被发掘出来。由于牛志平的工作业绩较为突出,1994的被评为海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995年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其个人简历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外名人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等多种辞书。目前牛志平虽已退休,但“退而未休”,一面仍给学生授课,一面继续从事他所热爱的科研工作。今年四月底,他应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的邀请,赴台出席了国际研讨会,在会上作了关于“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学术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誉。



往期推荐:

斯年已尽,潮生未满|唐潮2020年推送合辑

西岳史风 || 李卫东:椿浩兄弟:陕西师范大学韩籍教授李椿浩记事

西岳史风 || 侯甬坚:史念海先生留下的学术遗产

西岳史风 || 石晓军:史念海先生癸酉访日记事

西岳史风 || 于赓哲:学者走上大众媒体,要有心理准备


文字来源/牛寨中主编《各领风骚:兴县名人风采录系列丛书》第1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年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江炜炜

审核/周恺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